32楼书房之心智探奇上

中科白癜风微信账号 http://m.39.net/pf/a_5972919.html

今天分享心理学的相关著作-----《心智探奇》。

其实说分享,实在是有点儿惭愧,这本书断断续续看了近一个月,主观原因是个借口,实则是这本书关于心智的起源、进化及具体内容等,涉猎过广。厚厚的近页读本,从生物学、社会学、神经科学、心理学、信息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不时交叉进行,而现代科学对于心智、心理的研究其实有很多未解之谜,作者在文中的结论有些也模棱两可,以致于经常一大段读完却没有捕抓到观点是什么,阅读吃力进度缓慢。(或许,这也是作者想留白出来让大家思考的)

本书的作者是史蒂芬.平克,被誉为当代伟大思想家、世界顶尖语言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他在心理科学界突出贡献表现在对人类进化知识的普及上,尤其是在人类语言领域的研究,提出语言是人类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一种适应能力,通过不断再生和优化,语言同手、眼等器官一样也在进化。

所以平克本书的研究依据是基于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这本心智探奇是平克在之前的语言研究基础之上更全面的心理学思考。心智的起源到进化,也都遵循进化论的原则。

心智的起源和发展

心智是什么?我们经常会说这个孩子心智开发得早,一个人心智很成熟,这里的意思是指一个人心理与智能的表现,具体来讲是,是指一个人一系列认知能力组成的总体,这些能力可以让个体具有意识、感知外界、进行思考、做出判断以及记忆事物。

这本书中,平克将心智定义为一个由若干计算器官所组成的系统,它是人类祖先在解决生存问题的进程中“自然选择”出来的。心智不是大脑,而是大脑所做的事情。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复制最大数量的基因,而正是基因创造了心智。

在心智的探讨之前,平克对于人类秉性作了三种假定的总结:

1、人类天生的差异,并无意义。

2、自然主义谬误,凡是自然界中发生的都是对的。

3、坏行为归罪于基因。

这种人性的假定,在进化心理学研究中当代科学理论体系中变成一种阻碍。当代的标准社会科学模型将生物和文化做了根本性的区分,重点是,认为人类进化中的生物性已停滞,而被文化进化所取代。文化是人类自洽的存在,不同的社会文化存在很大的差异。这颇有点“历史都是成功者书写的味道”。

在心智的进化过程中,进化论“适者生存”的根本是在于自然选择,平克也提出人类的思考由两条法则所决定,一条是邻近律,也被称为关联论或关联主义,另一条是相似律。也就是说我们认识世界,建立认知的逻辑是采用这两种方法。而心智的工作过程中,通过这两种方法的延展:从个体的问题、组成性的问题、量化或变量约束(也即是个体到组成性的问题组合)、当思维成倍增加到天文数字时,采用一种递归的心智能力即树形结构,以及最终模糊边界的处理,升级为直觉理论体系。

这个心智的工作过程和卡尼曼所讲人类的两个操作系统有相似之处。写到这里,你就会对上面的观点感受更深了。对于这本书的认知也都是这两种方法这五个步骤。

心智工作的原理似乎清晰了,但自然选择对心智的造就才是心智进化的根本。平克说在人类的生物进化中,智能并不是唯一最优的选择,认为智能的进化是某个崇高志向的谬误其实是另一个人类秉性的谬误。进化只是关于目的,而不是手段,变得聪明只是一种选择。即使是同一个空间,聪明也不仅仅是唯一最优的选择。

在前半部分讲心智起源和发展时,能感受到这位当代伟大的思想家竭力解释心智的本质,心理学大师丹尼特说:人类意识几乎是宇宙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不解之谜,难点是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去思考它们,到哪儿去寻找解决的答案。而自然选择就为此提供了科学思考方向。

正如参照遗传学家杜布赞斯基名言“除非以进化论为基础,否则生物学没有意义”,平克说“除非以心理学为基础,否则文化中没什么是有意义的”一样,将心理学的学科价值提升了多个维度,也足见这位大师对心理学见解的独到之处

美美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