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马涛 内核研发是怎样的体验?操作系统的“冷板凳”得坐多久才有春天?近日,开源社理事庄表伟对话龙蜥社区理事长马涛,畅所欲言聊开源,他们会擦出什么思维碰撞呢?一起来看看那些开源润物细无声背后的故事以及龙蜥社区运营的道法术。 Part1:高门槛的Linux内核研发,如何支棱起来?
庄表伟:首先想听马涛聊一聊自己的开源故事,介绍一下您最初是怎么和开源结缘的?
马涛:我是在年加入Oracle的,在Oracle之前是在IBM工作,那会儿其实不是做开源,但对Linux还是挺感兴趣,所以后面Oracle刚在中国成立一个做操作系统/做内核的团队,我就去参加了这个项目。刚去的时候,我的主管问我说你想干什么。由于我之前从来没做过开源,基础比较薄弱,就选择了做测试。可以认为最早我是从Linux测试开始干起的。
过了大概四五个月后我就发现,好像我也可以做操作系统,内核也可以,然后就去做了开源。发现开源和测试一样,都要和研发人员交流。做了就发现,做内核开发的老外们都挺nice的,在沟通上、交流上都挺好。接触了后发现,开源真的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刚加入Oracle的时候有两个mentor,其中一个mentor是老外,我个人觉得他是我的入门导师。从他身上我感觉到两点,让我对开源或者说对开源的这些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第一个就是做开源的人,因为大家都是从零开始做起来的,所以他们对于这些刚加入做开源的人都是非常nice,会提供各种各样无私的帮助。这个其实对我后面带一些新同学做开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另一个就是我觉得刚加入内核这个大家庭的时候,Linux内核都是通过邮件列表来做开发的。当你提一个patch到开源社区的时候,开源社区的资深开发人员都会对你的patch做详细review,然后给你很多意见。虽然说你是一个入门的新人,你的patch也很junior,但是他们都会很认真地review后给你一些意见,比如patch应该怎么写、应该注意哪些格式问题等等。给我的第一感觉是整个开源对新入门的小白非常友好,第二是像一个大家庭。
给大家讲一个小笑话,我一开始做测试的时候,对于做开发还是没什么信心的,内心挺慌的。就因为特别慌,所以给Linux内核做第一个贡献(是很小的贡献),提交patch的时候,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了。当时是用英文的,所以我应该是“TaoMa”,一慌就写成了“TaoMao”。
庄表伟:最初社区里他们给您很多的反馈,那么通常来说会是哪些方面的反馈?
马涛:各种的都有。我说一下Linux内核研发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还有对新手是怎么提供帮助的。
一般情况下对于内核开发者来说,会从最早最简单的一些问题开始。Linux内核有一个专门针对新手学习的网站,它里面会有适合新手看的一些文章。另外,当你真正进入内核研发的时候,一般情况下会提一个RFC(Requestforchanges/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