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穆棱古榆树村东北抗联密营五

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杜山摄影报道上期回顾:

密营地石碑

年,日军全面入侵穆棱之后,在同年5月修建了八面通等4处飞行场,于年在下城子建了4处宪兵队,当时公开的机关有5医院,5处军用仓库。

根据相关资料统计,在抗战14年间,东北抗联在穆棱境内与日寇交战大约为多次,其中比较典型的有磨刀石阻击战等11次。磨刀石阻击战发生在年1月,抗联得到情报,侵华日军要进攻穆棱境内的抗日队伍。抗联提前从伊斯林站(伊林站)乘坐火车到达磨刀石,埋伏在磨刀石的两个小山坡上。第二天日军到达时,埋伏好的抗联大获全胜。

重走抗联路参观过抗联陈列馆,《晨报》采风团再次到抗联文化广场,以抗战英雄谱浮雕为背景合影。在了解了抗联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后,此时的合影就显得更有意义了。接下来,采风团在古榆树讲解人员的指引下,重走抗联路。

采风团到了位于古榆树大架子山抗联密营基地的入山处,有一个小广场,被称为密营标志广场。广场有类似军营的建筑,以及老式的土灶。当地村民还提供抗联军服、大刀片、步枪等道具,让寻访者可以拍照留念,更贴切地感受抗联。

沿着一条小路,从密营标志广场往上走,就是位于大架子山的东北抗联第二、四、五军古榆树密营地了。

其实大架子山原来没有名字,年4月到年10月间,东北抗联第二、四、五军密营将士在这儿搭了一个木架子明哨。新中国成立后,老百姓就把这座山叫“大架子山”。山上有一座瞭望哨,就是在当年抗联木架子明哨原址上复建的。站在瞭望哨上,可以将下城子和兴源方向的日军动向尽收眼底,这里和前面村口儿的抗联密哨遥相呼应,观测到的敌情可以通过山上的卧体式暗哨,快速传递到密营指挥部。

在大架子山,还有卧体式暗哨,抗联老战士田孟君说,为保障指挥部的安全和情报联络畅通,密营将士在指挥部周围各方设置了好几处卧体式暗哨,两名抗联战士背靠背趴在掩体里,隐蔽性极强。田孟君说,在卧体式暗哨执勤,是十分辛苦的,夏天汗流浃背蚊虫叮咬,还会遇到蛇,冬天经常被冻伤。收编山林队再往上走,就是当年杨松收编“小金山”山林队的地方。杨松是湖北大悟人,和徐海东、刘华清将军是老乡。年10月,杨松化名吴平,到穆棱县下城子区河西屯也就是现在的保安村,组建了吉东特别委员会,担任特委书记。在河西屯期间,他装扮成“教书先生”在交通员姜结纯的引领下,躲过鬼子严密封锁,与活跃在大、小尖顶子山的“小金山”山林队头目约谈,没有一袋烟的功夫,在杨松的感召下,“小金山”头目就决定要抗日救国。从此,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绰号为“小金山”的抗日武装在下城子一带机智灵活地打击日本鬼子。

年9月杨松离开东北赴苏联,年2月回国,任中宣部副部长兼秘书长。年11月,杨松因病在延安逝世,时年35岁。毛泽东主席亲笔写下:“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护理所与指挥部在山上,还复建了三处地窨子。当年抗联将士在深山老林里挑选有利地形和向阳的山坡,顺着山势向地下挖洞一到两米深,四周用木棱垒起,边挖边垒,形成地窝子,即地窨子。古榆树村复建的三处地窨子,分别是护理所、指挥部和被服厂。

古榆树密营护理所是年陈荣久创建的。陈荣久是宁安人(本报曾专题报道),年参加抗日救国军,任新编五连连长,先后在穆棱、海林、宁安等地活动,率部多次与日军交战。当时战士负伤后需要医治,陈荣久就在这里创建了护理所。年2月,陈荣久率队到宁安参加李延禄领导的抗日游击军,任军部副官,英勇善战,被誉为“岳武将军”。年秋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年3月,陈荣久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这个护理所被后来的抗联部队继续使用,直到年被日军捣毁。

另一处地窨子是抗联指挥所。年初,陈荣久在大架子山训练新兵时,在这里设立密营指挥部,后来经抗联二军二师四团团长侯国忠、五军政治部主任胡仁、五军军部副官长冯丕让先后扩建。年初,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兼一师政治部主任何忠国率部在此驻扎。年夏,为打通东满与绥宁两地抗日部队的联系,侯国忠奉命率部经穆棱县马桥河老黑山,辗转至大架子密营驻扎。年12月,抗联二军、五军临时联合指挥部成立,周保中任东线指挥,侯国忠任副指挥,指挥部设在这里。从此,东线指挥部领导穆棱、勃利、东宁一带的抗日部队,以穆棱为中心向东宁、依兰等地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被服厂与“拉山”

年夏,抗联第五军军长周保中派胡仁率穆棱籍安顺福等五名女战士,在古榆树设立了被服厂。穆棱党组织发动李福等爱国群众用树皮和艾蒿煮的水汁将白布浸染,通过孤榆树大车店地下联络站转送给密营部队。当时,抗联战士把这种布叫“花白旗布”。安顺福烈士是八女投江中八个女战士之一,她出生在穆棱镇新安屯,年10月,随部队在牡丹江的支流乌斯浑河下游,现林口县刁翎镇三家子村东北四公里的地方,与日伪军熊谷部队激战,在弹尽无援的情况下,宁死不屈,安顺福同冷云等八位女战士挽臂投江捐躯。

抗联密营遗址

年初,时任抗日救国军新编第五连连长陈荣久整训新兵“拉山”,在古榆树大架子山修建战壕。住在下城子的中共党员王克仁,多次上山为部队运送补给,参与战斗。王克仁作战勇猛,被称为“拼命三郎”。年王克仁到宁安县领导青少年抗日救国会。年初,时任抗联第五军政治部代理主任的王克仁,协同军长柴世荣率部冲破敌军包围,向南挺进。5月中旬,在一次对敌激战中,中弹牺牲,年仅25岁。当时的战壕,后来被侯国忠、胡仁、冯丕让等将领沿用。现在保留下来的旧址共有七处。

全程走过,夕阳已为大架子山披上一层金辉。山林寂静,烽烟不再。

(全文完)(部分资料由穆棱市下城子镇提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46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