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进校园”活动。
招聘会现场。
振兴的牡丹江,求贤若渴;发展的牡丹江,海纳百川。
近两年来,牡丹江政企揽英才、纳贤士,力度空前。来自全市人才工作战线捷报频传:去年实施“千名人才引进计划”,今年启动了“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年)”,两年来引进各领域人才余人。其中,今年引进近人……成绩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全市加快“人才强市”战略建设、打造人才“宜聚”城市的不懈努力。
引育政策集成创新跑出人才集聚“加速度”
12月初,由黑龙江省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入驻企业——牡丹江贰飞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推出的大型系列有声剧《“战疫”微光》,通过人物对话和解说,生动展现了抗击疫情期间发生的一个个小故事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精神。
目前,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拥有耳根、胜己、小刀锋利3位本土白金级作家的基础上,引进了唐家三少、高楼大厦等国内知名网络作家工作室23家。
华创文化创意产业园从最初的1.0版本网络文学产业,历经2.0版本泛娱乐文化产业,到现在的3.0版本新文创产业,得益于牡丹江为发展新文创产业,精准培育引进国内一流人才,为入驻园区的创业者们提供理想的发展环境。
城市振兴发展,动力在创新,核心在人才。像牡丹江这样的城市如何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牡丹江主动作为,从政策入手,破解高层次人才总量和质量发展不均衡、重点平台虹吸效应不明显、人才服务体制机制不健全等痛点难点问题,推动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创新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通过组建市创业就业服务中心作为事业编制周转平台,牡丹江针对全市党政机关空编率高、人员不足问题,建立事业编制周转使用制度,实行“编岗适度分离”,为有需求的满编或无全额编制事业单位定向补充编制,充实重点领域行政单位工作力量。
今年,在周转编制基础上,牡丹江又创新成立市人才工作中心,核定“周转事业编”30个;建立“行政编制周转池”“市卫生系统人才编制周转池”,调剂“周转事业编”个;为引进人才事业单位核定人才专项领导职数17个。
今年以来,牡丹江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再次升级“引才”力度。全市陆续出台《牡丹江市“万名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实施方案(-年)》《关于深化市校合作的任务分工方案》《牡丹江市大学生实习实训管理暂行办法》等措施办法,正在研究起草《关于加快人才集聚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政策。
牡丹江坚持需求导向,聚焦产才融合,特色引才活动效果明显。年组织实施市县乡三级联考“打捆引才”,公开招聘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布了《年度牡丹江市急需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引进第三批急需紧缺人才32人,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1人,“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1人。年3月,开展“市委书记进校园”活动,到牡丹江师范学院、牡丹江医学院两所驻牡高校宣讲推介,校园专场招聘市县区事业编制人员人。年4月,开展牡丹江市“雪城优才”招聘,简化程序,经资格审查、资历评价、面试等环节,严控标准引进本科以上人才人,其中,硕士研究生人。
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支撑,牡丹江下力气引进产业人才。通过兑现惠企人才政策,支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年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93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4人);年引进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人(硕士研究生学历9人)。
校地合作产才融合构建人才发展“强磁场”
“实习结束并不意味着我与穆棱、牡丹江的情谊终止了,相反,我不仅会成为穆棱、牡丹江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24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