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到底能治好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07.html
青丘帖补序
上古青丘,山海寻经,四合八荒,各安伦常。唯有青丘山下青丘国青丘城,人、神、狐族同生共居,三生三世,其情未了。有狐九尾,衍生子孙万千,沧海桑田,各安其劫。或成神,或为仙,或托生做人,堕入轮回;或代代是狐,荫及子孙。然既为远古遗种,经此千秋万代,散入大屋深宅,旷野密林,不复辨识矣!
却说青丘高家,有兄妹二人,经青丘灵气濡染,有点儿微末道行。可在山中时久,难免不知年月,日子得过且过,哥哥自嘲为差不多先生,妹妹自谦曰差不离姑娘。后来见世人以讹传讹,不仅对狐狸多加贬讽,称之为狐媚、狐臭、狐骚、狐疑、狐朋、狐狸精等恶名,就连青丘一谓,冠之何山,也争来争去,公说公理,婆论婆道,莫衷一是。兄妹二人既属青丘一脉,自然会心有不平,腹生非议,便欲入世,寻找那能语能书之人,为古青丘、青丘狐匡声名,正视听。
兄妹俩跋山涉水,穿越古今,上城下乡,走街串巷,见世上或高古博学之人,或治世行商之辈,皆莫得其闲;坊间青丘著述颇丰,虽引经据典,实各持一词,亦不称其心。后来偶然逛至东镇乡沂山庄,遇见夜语可书先生,长隐于汶水旁断桥边,勤于著述。便上前与其攀谈,殊料三言两语之间,足慰平生故事。只是差不离姑娘仍对这位著书人心存好奇,乃笑语几分:
“汝既夜语,亦复可书?”
夜语可书略无凝滞,慨然答应:“古今往来,汗牛充栋,焉知有多少典籍,不是夜语梦话;又有多少个痴人说梦,可书而成一段风流佳话?”
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听了,不觉释然。于是由差不离姑娘口述大纲,转引资料,差不多先生添油加醋,佐以旁枝末节,备述上古青丘,兼及穆陵,九尾飞升,众狐转世经过。其中金狐展颜,银狐喜朵,赤狐桥桥,紫狐小娜,青狐小五,蓝狐妖姬,玉狐钟离,香狐有毒,雪狐小七,雪狼花神,彼岸九妹,两生一花,枫情叶狐等一干痴男怨女,三生聚散,三世离殇之事,皆和盘托出。先由抱石堂主誊抄,再经夜语有所增删,然后辑录可书之言,刊行于世。
这兄妹二人说完,即便游山玩水去了。而这夜语可书,也果然不负所望,历经寒暑,几易其稿,草成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三世断桥之白浪梦迷、三世断桥之穆陵情影,待兄妹回转,与之验看。
这差不多先生见夜语三卷大纲已得,分别称之为青丘帖、白浪帖和穆陵帖,可只有第一卷杀青,第二卷正在修改之中,第三卷尚需时日,方可正帖出笼,知道是小说家言,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可差不离姑娘见夜语既以三世分卷,又冠以断桥之名,还是对题目不甚了解,又向夜语求教个中真意,没想到可书之言,却让她大吃一惊:
“这镜殇、梦迷、情影,无非是道破一个空字。就像那水中月,镜中花,俱成幻象,当迷则迷,又何必较真,何劳捕捉呢?”
这差不离姑娘听了,亦不由哑然失笑,于是与其兄飘然而去,不知所之。在道上偶过那山中古寺,听到那渔樵耕读之流,正铿锵作歌云:
谁保万世享太平,
一劫一劫起刀兵。
青丘白浪寻不得,
穆陵三生成情影!
原帖:三世断桥之青丘帖补序
白浪帖后话
话说夜语先生受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所托,在东镇断桥,抱石堂室,辑录青丘故事,不舍昼夜,何计寒暑,费时半年有余,其稿一卷乃成。仿断桥体例,暂名三世断桥之青丘镜殇,即青丘帖。写到青丘众狐转世经过,因差不离姑娘语焉不详,差不多先生模棱两可,故事转折缺少一个背境和依托,因此大费踌躇。
其间有青丘老狐,世居穆陵,曾为穆陵城主。后遁入山中空门,住持古寺,法号如水长老。三世遂成呆哥,踏遍东夷故土,熟谙地理风物,后常在沂山行走,择草舍茅屋清修,与夜语先生比邻。见夜语形容枯槁,边幅不修,每每临汶水长叹,或望月失神,窥其心事,便进开导之句。夜语先生既以呆哥为至交,自是知无不言,和盘托出。呆哥度量,却是胸怀成竹,腹藏良谋,听来略无凝滞,嘿然笑语:
“噫!可书既为夜语,何拘泥于此?人皆以我为呆哥,我却笑夜语之呆也!既是上古青丘旧事,知在青州故地可也,又何必究其哪座丘哪个陵?就像那海上仙山,人莫不知在东海浮游,又有几个曾一履其境?何况那青丘高家兄妹二人,既托名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行世,自是无可无不可,得其大貌可,得其神韵可,不可食古不化,不可追根穷底,我谓先生竟为痴人矣!”
夜语先生听了,恍如当头棒喝,不由豁然猛醒,亦拊掌大笑曰:
“我既为痴人,正好痴人说梦;你人称呆哥,可效高家兄妹入戏否?”
呆哥这人本具慧根,又有青丘穆陵宿缘,慨然应允,与夜语朝夕攀谈,细数自己白浪负波、使法湿地经历。夜语先生由此思路大开,放眼北辰之南,东海以西,穆陵往北,沂山向东,不论云门石门、暖坞寒亭、花溪汶水,悉数纳入囊中,把青丘众狐二世、法博断桥时空一干痴男怨女所历情事、情劫、情变、情幻细加编织,穿插其中,化为三十九个章回,拟名三世断桥之白浪梦迷,为白浪帖。
夜语修成双卷,面露得色。呆哥许以白浪,也无细察。没想到那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游山玩水倦了,要回慰夜语一番,又到石屋喝茶。差不离姑娘翻检夜语书稿,不觉讶异,惊曰:
“我高家兄妹二人,自青丘穿越古今,跋山涉水,所过滩涂、洲头无数,竟不知这古往今来,还有干地湿地一说。”
夜语先生听过,欣然颌首。毕竟这人文青丘,都是从故纸堆里淘出来的,遣词造句,皆有一定讲究。于是重新检阅,再做修订,并于结尾处补作一偈云:
青丘山,青丘城,
谁惜三劫不了情。
前身欠下相思债,
白浪踏水负波行!
原帖:三世断桥之白浪帖后话
穆陵帖正解
穆陵者,沂山屏障也,与上古青丘好比远古洪荒结下的一对葫芦,历史无尘,落满了斑驳印痕,两肚子时空沧桑。
所以山中有儿谣云:青丘穆陵,一脉双生。缘起青丘,终归穆陵。
青丘,顾名思义,东方之丘也。自从大禹治水,划定九州,东方属青,名东部疆域曰青州,以沂山为一州之镇山,位列东镇,作为沂山东南屏障之穆陵一地,自然会与青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幸而青丘产狐,狐性仙灵,繁衍青丘一脉,绵延至今。青丘高家兄妹二人得其灵性,才引出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寻访夜语,借可书之言,传青丘故事这段佳话。
再说夜语可书,在那断桥石屋,坐拥沂山景色,梳理青丘旧闻。常常触及众狐诸般情事,感其心路幽曲,意趣宛然,与人迥异。每到纤思婉转,柔肠百结,其情可悯;兼具秉性刚烈,洁身来去,令人唏嘘。虽蒲柳之质,蕙兰之姿,犹怀家国;气贯山河,存乎天地,可证日月,方生发这么多爱恨情仇,悲欢离合,又怎么不惹起百思千虑,感慨万端?
然可书之言,悉皆过往,虽洋洋千卷,难免挂一漏万;三生三世,亦属以偏概全。何况青山自是绝色,无人谁与为容;千古兴废易如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能与之并传者,唯发自肺腑,沛然真情也。故穆陵青丘,一则以实,一则以虚;于情论事,则内外有分。所以夜语先生既受人之托,自忠人之事,夜以继日,旦复旦兮,春去秋至,寒来暑往,亦不觉沉迷其中,操劳有加,甘苦自知矣。
可书既已入戏,更有高邻李君,起于青丘,长居穆陵,穿越三生,饱经忧患,遍历七劫八难:一世城不城,二世寺不寺,三世渡不渡,为之踯躅,正所谓当局者迷。
恰好青丘高家兄妹,遍游齐鲁各地回转,见可书与那呆哥,一个在桥边枯坐,一个在原处划圈,知道二人专注青丘,浸淫日久,钻进前尘往事出不来了。差不多先生便欲相邀,穆陵看云,白浪划舟。可夜语先生和李氏呆君哪有这份心思?差不离姑娘上前相与攀谈,知其症结所在,索性命堂主石屋看茶,秉烛夜谈,款款而曰:
“上古青丘,一笔旧帐;三世诸狐,琐事一堆。其间离合变幻,渡劫赴难,莫不应时而生,天命使然。夜语能以三生三世为经,把青丘众狐古往今来,因时运浮沉衍生的些许情事穿插编排,梳理得这般清楚,草蛇灰线,伏笔千里,殊属不易。为何临近收尾,反而疑惑,愁烦,困苦,迷茫,徘徊,踯躅起来?”
于是夜语条理分明,备述古今数千年间世事变更,地理易换,蒙以层层云烟,真假难辨之处。差不离姑娘听了,亦不觉慨然,叹曰:“自上古青丘以降,仅穆陵一地称谓,便多歧义,有称为穆王妃陵者,有以关为名者,给人云遮雾罩、眼花缭乱之感,所不变者,唯上古高义,人狐相通之真情也。其实陵者同丘,实高地之谓,也是上古生灵的家园,人、神、狐族同生共居的乐土。所以为青丘传,等同穆陵,以沂山写穆陵,以穆陵证青丘,能传其神韵,得其精魂,则善莫大焉!”
夜语和呆哥听了,由此释怀,于是与高家兄妹把酒言欢,尽兴而散。从此差不多先生和差不离姑娘重归山野,他们二人则隐于穆陵渡,摆棋打卦,消遣度日。数年后,世间有青丘镜殇、白浪梦迷、穆陵情影三卷本传,并于乡里有儿谣云:
青丘高家论穆陵,
沂山夜语晓闻莺。
白浪钓者知何处,
呆哥摆渡婆娑影!
东镇踏歌穆陵行,
青丘有女舞娉婷。
口吐莲花差不离,
谁解可书三生情?
原帖:三世断桥之穆陵帖正解
关链阅读:
《青丘穆陵传》青丘帖目录链接
《青丘穆陵传》白浪帖全本
异世界|沂山寻故友,仙狐当无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