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颠疯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虎林忆国仇
——东北笔记之九
作者管益农
虎林市,是黑龙江省鸡西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黑龙江省东部完达山南麓,以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隔水相望。对岸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列索扎沃茨克市,盛产曲柳、椴木、柞木等,是木材加工业中心。虎林市与列索扎沃茨克市两个口岸之间建有大桥,双方来往通商频繁。
从虎林市去东行65公里便来到虎头镇,镇上有一座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博物馆,这是展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博物馆。
据当地朋友介绍,—年6年间,日本关东军为长期霸占中国、进攻苏联,强迫十余万中国劳工在虎头镇秘密修筑永久性军事要塞。之所以选择这里,是因为虎头镇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该镇主要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组成,地下要塞就建在这五座山峰的地下,网状相连。山前靠近乌苏里江,山势较为平缓,丘陵起伏不大,这里是东北部边境最易登陆的地带,是进入腹地的捷径便道。隔江的伊曼市又恰是苏联在远东最大的军事要冲、工业重地和交通命脉、乌苏里铁路的咽喉。日军是将虎头要塞作为“直插苏联滨海边疆区心脏的长矛枪尖”来打造的。虎头要塞正面宽12公里,纵深30公里,地上军用机场、大型火炮阵地密布;地下结构复杂,设施完备,工程浩大,有“东方马其诺防线”之称,是当年日军在中苏边境线上修筑的十四个要塞中火力配备最强、设施最齐全、工事最坚固的要塞。
占地㎡的虎头要塞博物馆,对虎头要塞遗址——猛虎山主阵地进行了保护性清理加固,共清理地下通道多米,清理出文物余件。博物馆馆舍采用地上与地下相连的展览形式,地上展厅展出了大量侵华日军的实物和罪证以及苏联红军攻占虎头要塞的史料,地下展示了虎头要塞中设施最全的虎东山遗址,包括巨炮阵地、指挥所、守备队营房、暗堡、战壕等。虎东山顶有一座苏联红军纪念碑,是为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由苏联红军设计、当地居民出工修建的,碑高9.7米,碑体呈白色,俗称小白塔。
虎头要塞的存在一度为日军最高军事机密,甚至于当时参加要塞建设的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回国后,他们的行踪也受到严密监视。博物馆讲解员提供了一个叫冈崎哲夫的人证,他是当年驻守虎头要塞的一名上等兵,也是虎头要塞幸存的日本守军之一,具有反战情绪。据他回忆说,在要塞,日本守军也被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内活动,即使是将校也不能进入其防地以外地区。这样,即使是一处被攻陷,其他地方仍能坚持战斗。大战发生前,为防节外生枝,日军驱逐了镇上所有的居民。年8月8日,苏军出兵东北,8月15日日军投降,虎头要塞守军拒降,战至8月26日结束,故虎头要塞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
虎头要塞,历时6年耗资数亿元修筑而成。在当年机械化程度相当低下的情况下,顶着严寒在崇山峻岭中修筑工事,是极其危险的事情。劳工们除了被恶劣的环境折磨致死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被日军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死尸不是被拋入草甸子里,就是被丢弃于荒山野林中,任由野狗饿狼撕咬啃噬。工程结束后,日本鬼子又大批大批地杀人灭口,除极少数劳工侥幸逃脱外,有10万劳工都死在鬼子的屠刀之下。可以说,虎头要塞就是用中国同胞的白骨堆积出来的。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被日军吹嘘为“东方马其诺”的虎头工事,成了这些侵略者的最后坟墓。经过17天的激烈战斗,苏联红军摧毁了这座“永久要塞”,全歼了盘踞的日本守备军。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终结于此,使虎头这座小镇被浓墨重彩地载入史册,成为正义必然战胜邪恶的历史见证。如今七十多年过去了,但浸血的国恨家仇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博物馆广场上建有东北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等8位名人的站像雕塑。游人们纷纷在此合影留念,表达对抗日英雄的敬意。
由虎头镇再往东北方向行驶大约70公里,就到了曾经发生中苏之战的珍宝岛。它也在虎林市范围之内,由于时间关系,加之道路不便,此行我们没有登岛,只能远眺,默默回想年3月那场保卫祖国的神圣战斗。记得年我刚当兵,部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珍宝岛边防卫士的英雄事迹就是我们新兵反复学习的活教材。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最终我军击毙敌方余人,毁伤坦克装甲车19辆,我军一共牺牲了71位官兵。战斗英雄孙玉国在“九大”主席台上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来由一名连级干部一直跳跃升至沈阳军区副司令,成为全国人民热捧的“明星”。年5月,中苏签订条约,挨了打的苏联,终于承认珍宝岛属于中国。
年,一座“天下第一虎”的大型雕塑在乌苏里江畔的虎头山顶落成,雕塑长25米,高16米,重30.4吨,占地平方米,全部采用铜板锻制焊接而成,以其之大,独步天下,令人叹为观止。该虎坐北向南、昂首长啸、神情勇猛、威镇边关,象征着勤劳勇敢的虎林人民保卫、建设祖国边疆的坚定信心。也预示着:永记国仇、不忘雪耻的中国人,必将傲立于世界之林,成为谁也不敢小视的真正意义上的大国、富国、强国!
在虎头镇,朋友带领我观赏了乌苏里江风光。江边一块巨石雕刻着“乌苏里江起点”的字样,其实,这个“起点”是个很含混的说法,乌苏里江有东西两源,东源乌拉河发源于俄罗斯的锡霍特山之西侧,乌拉河长公里,在俄罗斯境内。西源松阿察河发源于兴凯湖。看地图上显示,两河汇合后,再往北,乌苏里江最大的支流穆棱河注入乌苏里江,继续往北二十公里就是虎头。说这里是起点,只能在广义上说是,因为虎头镇是乌苏里江东西源汇合后最大的行政单位,如今,当地借这个噱头沿江边打造旅游景点,带动了一方经济。江对岸就是俄罗斯的地盘,江边立的界碑成了游人拍照的最佳陪衬。乌苏里江广场修得很漂亮,站在这里,凭栏欣赏乌苏里江风光,只见蓝天白云之下,江面宽阔平缓,江水浅绿清澈,江岸草木葳蕤,广场上欢歌笑语,一派祥和温馨景象。
我不禁感慨,没有战争的世界多么可贵又多么难得,身处幸福之中的人们,要懂得捍卫、懂得珍惜啊!
那些为祖国安宁流过血流过汗、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永远值得我们尊敬和奉为楷模。
作者简介:管益农,从军23载,转业后办报28年,在城市金融报任职多年,资深编辑、记者,曾获中国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金奖。专著有《兵法谋略辞典》等,散文、小小说多篇见诸国内报刊。退休至今仍活跃在采访写作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