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桥河镇做东邀您来赴宴牡丹江新闻网

在中国万石博览会上获奖原石

盛夏时节,群山环绕下的马桥河镇草长莺飞。举目山水相连,踱步流水潺潺。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的门前,却热闹非凡。一个个千奇百怪、婀娜多姿、栩栩如生的穆棱红,吸引着南来北往的客人在这里“扎堆”淘宝。

几年前,春秋靠采山野菜捡野生蘑菇,给家里填补生活费的李民平,自从发现穆棱红后,吃上了“石头”饭,几年下来,祖祖辈辈以种地为生的她,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别墅和轿车。

奇石盛宴。

“石来运转”富百姓

一大早,在李民平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门前,购买奇石的客户们,便在这个交易的市场上开始了热闹的一天:“这个火山石怎么卖呀?”“老板,我这穆棱红你多少钱收?”“您好!帮我看看这火山蛋子上面的图案,有没有收藏价值!”讨价还价声,让这个市场有了文化味。

马桥河镇的穆棱红石头一下出了名的,两年多来,有不少村民,靠捡穆棱红赚钱养家糊口,甚至有的家庭走上了小康。

村民孙玉成,最早家里穷的叮当响,种完地,他就捡山脚下的火山石,想给家里砌个围墙,可他压根也没想到,墙没砌成,这些捡来的石头蛋子,一下被来这里掏“宝”的收藏人士给包圆了。

卖了4万多块钱,让他数钱数的手抽筋,多年的贫穷,让他靠石头脱了贫。

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主人李民平回忆,两年前,她把自己捡回来的穆棱红,选外观造型别致、石头上图案奇特的拿到附近的集市上卖,可每次卖石头的收益,都比菜山野菜挣的多,这让她产生了做卖石头生意的念头。

收获了“第一桶金”,李民平越发对穆棱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她常常到周边的大山深处、小溪或河边的山旮旯寻找“宝石”。

“来,今天我做东,请你们牡丹江晨报的记者‘品尝’我亲手‘烹’的道大餐。”刚踏进馆的门槛,李民平变开始介绍起这桌“宴席”的每道菜的“味道”。她说:“这桌酒席,不仅市、镇领导来‘品尝’过,还有南来北往的客人专程到这‘品鲜’的。”

从卖石头到收藏,到镇里支持她办“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穆棱红奇石收藏、销售、参展的独特经营模式,让她和乡亲们完成了贫穷到富有的华丽转身。

一“石”激起千层浪

漫步走在“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内,记者发现,这里的穆棱红藏石均以天然形似著称,真可为见山象山,见水象水,见人像人。这些穆棱红石头有的憨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优雅得像翘首以盼的姑娘,还有的晶莹剔透像极了成熟欲坠的葡萄。天工之妙,非人力可及。

镇长李军远介绍说:“自从建立了‘穆棱红奇石根雕艺术馆’,又开设了穆棱市首家镇内穆棱红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穆棱红石头交易、根雕制作、精品展销、学术交流等功能,这也间接地拉动了其它产业。”

在马桥河镇的穆棱红石头交易大集,就像走进了石城,这里因石而兴,因石而声明远播。

每周六一开市,鸡西、绥芬河、双鸭山、鹤岗、佳木斯、哈尔滨等地客人蜂拥而至,镇里的饭店也跟着火爆了起来。

李民平回忆说:“一开始卖石头,一般是低进低出、反正也是从山上捡回来的,有钱赚就卖,穆棱红的石材资源一点不愁,也不怕卖不出去。”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是当地人对穆棱红石市场的形象描绘。那么,不开张的时候,能否让这些石头也产生效益呢?

年9月,使用面积平方米的“穆棱红石木文化馆暨奇石根雕交易市场”在马桥河镇创新创业基地应运而生,标志着穆棱市又多了一张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名片。

馆内的穆棱红火山石、北红玛瑙、树化玉、草化玉、穆棱河多彩玉髓等观赏石和北沉香、崖柏、榆木、槐木、柞木等千件艺术品,吸引着藏家慕名而来。

李军远说:“现在的穆棱红石,是难以复制的火山岩稀缺资源,卖一块就少一块,我们把精品留下了,就是要供游人欣赏,借此带动其它产业。”

“石”力蓄势前景可期

除了火山喷发后,产生了大小各异的玄武岩,也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穆棱红石。那么,这石头蛋子除了欣赏收藏外,还能有啥用?

还别说,真有家企业就是冲着这石头蛋子来的,一家企业真的就看上了马桥河镇的“特产”。

有人会说,不就是火山岩的石头吗?对,没错。就是这玄武岩,再经过深加工后,产品可应用于航空航天、桥梁建筑和防弹服制作材料等领域。

陪同记者采访的镇工作人员说,马桥河镇的玄武岩储量相当丰厚,经过高科技处理后,拉出来的丝,要比钢筋指标好上百倍,将来可以取代桥梁工程、楼房建筑等领域的钢筋。前期这家企业已经投资万资金,准备上两条生产线。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这首歌《木鱼石的传说》中,对穆棱红石来说,不仅精美的石头会唱歌,还能创造效益。

采访中,听着这神奇的石头故事,记者也被在这片土地上拥有奇异的石头惊叹不已。遍山司空见惯的火山喷发后留下的石头蛋子,在马桥河镇人的手里变成了炙手可热的“宝石”,还拉动了一个富民大产业。

在马桥河镇的百姓的心中,穆棱红石就是他们的“富贵石”。

“乡镇有特色,才有吸引力,才有竞争力。”镇长李军远说,在打造穆棱红“奇石”文化的破题中,马桥河镇又走出了一个先手。

得天独厚的自然石景、丰富厚重的人文底蕴,将为马桥河镇穆棱红石文化旅游发展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信,不久的将来,马桥河镇的石产业、石文化、石旅游和健康养生产业高度融合一体,必将焕发出无穷的魅力。

李凤清晨报融媒体首席记者崔浩记者张振强李学斌摄影报道

行者手记

镇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6月18日早上9点50分,冒着酷暑,记者来到马桥河镇。

车拐上通往镇的水泥路,映入眼帘的是林立的高楼,一个充满都市气息的小镇在骄阳下展现着勃勃的生机。

10点40分,在镇长李军远的办公室,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开始接受记者的专访。他介绍说,招商引资是今年镇里的重点,不仅要全力配合好,还要做好后期服务工作,要引的进来,留得住,更要帮助解决一些疑难问题。

记者来到一农户家,门口坐着一个姓赵的老太太,今年79岁高龄,祖孙三代住在镇上。她说:“原来这镇就是个大屯子,以前都说马桥河镇是最差的,现在都夸这里好!”朴实的话反映了百姓内心由衷的幸福感:道路硬底化了,污水不再横流了,饮水安全了,环境整洁了……

在马桥河镇一天的采访,记者真实地感受到了高温中,镇里的基层干部真心实意打造一个美丽乡村的劲头儿,也看到了他们身上为了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责任和担当,也看到了农民渴望富起来、腰包鼓起来的美好愿望,明白了为什么到乡镇采访,他们把时间安排的那么精准。

在李军远看来,企业管钱袋子,宜居管脑袋。

只有百姓的腰包鼓了,精气神足了,才能真正让乡亲们咀嚼到幸福的味道。

一天的采访匆忙而短暂,马桥河镇的变化却让我久久平静不下来,干净整洁的村容村貌、充满活力的主导产业、乡风文明的积极向上,已经成为现实。

晨报融媒体记者张振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3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