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皮炎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10/8833134.html
“除了脑出血、脑梗和那些需要手术病,他们一般都不用去山下看病。”“最美医生”周雅杰用一句最简单的话,道出了33年对于穆棱林区杨木桥林场职工群众健康的守护。
能看病、能打针、能针灸、能接生,如今已经成“全科医生”周雅杰,很难让人猜到年是以一名国统中专营林专业毕业生身份参加的工作。最基层林场的工作经历,让她真切感受缺医少药为大家带来的“痛苦”。这也让她下了从医的决心,一次次找领导请求转行学医。年,她终于如愿以偿地转行到医疗战线工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跨度的“改行”,对周雅杰的知识体系也是巨大的挑战。为了成为一名能给职工群众看好病的合格医生,周雅医院实习,相继在检验科、内科、妇产科学习,虽然下了很大功夫可还是一知半解,有很多搞不懂的地方。为了系统学习医疗知识,周雅杰决定克服当时已成家等诸多不便,参加成人高考,成为哈尔滨职工医学院医疗专业的一名学生,脱产学习三年。
年周雅杰学成归来,医院工作,服务更多的林区百姓,能常与父母相聚这样“优越”的选择,周雅杰依然选择了大山,回到了最初工作的杨木桥林场,成为当时唯一的一名外出学习返回林场的医生。
从此,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她身背药箱,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白天一声招呼,夜间一阵敲门,奔走在林场百姓当中。老人、孩子、妇女,头疼脑热、心慌气喘、妇科普查……每天30多人次的接诊让她紧张而充实。工作中,林区寒冷湿凉的生活工作环境造成了腰腿疼痛的风湿患者,他们用药好一阶段,停药又开始疼。西医没有太大了疗效,她就研究中医和针灸。不仅在自己身上找穴位下针练习,还拉着医院挂针灸理疗科“看病”,方便自己“偷师”……学会了中医的针灸,她又学习按摩刮痧,并结合西医的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33年,周雅杰根据临床症状和所学知识科学实践,对常见病多发病诊断无误,尽量不让患常见病和无需进一步确诊或手术的病人转诊,节省了患者的开销,33年她也从没有让患者在自己手里误诊或延误转诊时间。26岁的王英俊自述感冒,胸闷,要求注射感冒消炎药,周雅杰认真检查后,发现“憋”是由于心脏引起的,确定了主治疗心脏兼治感冒的方案;70岁的王桂珍腿抽筋要求补钙,检查后发现腿抽筋不是缺钙引起的,而是高烧引起……周雅杰,用点滴的业绩诠释着行医之道。
这些年,因为信任,经周雅杰的手还接生了20多个新生命;因为信赖,周雅杰治愈了无数各类患者,林场邢桂香一家感激她当年治好了邢桂香的急性类风湿,让孩子才一岁的小家庭重燃希望;张学芹一家感谢她在老人医院通知后返家时没有放弃,让老人如今可以简单的表达;徐春堂感谢她在大年初一为心梗的自己用药,争取抢救时间;肝癌的郭长竹感恩她不要任何报酬,为自己提高生存质量。
近年来林场木材任务调减,安置人员增多,学校集中山下办学等诸多因素,使得常住人口逐年减少,老弱病残比例增大。为他们诊断病情、吸痰催吐、导尿排便、输液打针、针灸、刮痧烤电,成为周雅杰工作的常态。杨木桥百姓一遇到急难险重的病情,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问问雅杰,她办法多。而周雅杰常说的一句话是:“百姓需要你,你才有价值”。
只因为当年的选择,周雅杰舍弃了多次到穆棱山下工作的机会,因为长期无规律、超强度的工作,让这个解救大家与病痛中的医生自己患上了心脏病和低血糖。她却依然坚持只要病人需要,随叫随到,林场人的“病历”她都记在心里。
不过在内心一角却有着对家人的愧疚,原来是林场校长的爱人,在学校撤并后陪她留在了山上,放弃了再为人师的机会;女儿从十岁下山读书,她没给开过一次家长会;30年了,她也没山下和父母家过一次春节……她感谢每一位家人对自己支持与理解,她也感谢每一位杨木桥百姓对自己的信任与关爱。
今年2月,55周岁周雅杰退休了,女儿在北京,父母在山下,她却再次选择了杨木桥林场的职工群众,接受返聘继续当一名林场医生,她说她要干到大家都不要她了。
王天驰胡启亮龙头新闻记者王晓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