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9560664.html
作者:王兆强
“千里长城齐鲁中,六七年间遍寻踪,今人不识城犹在,唯念当年姜太公。”齐长城横亘齐鲁大地,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最早载于《管子·轻重篇》:“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有“中国长城之父”,“世界壁垒之最”之美誉,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长城。齐长城多以山势而筑,建筑材料多就近取材,所以很多地方夯土而成,后人不识,今人更是垦地而种,既使有识之人也多讹为姜太公所造。
据考证,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完成于战国时期,历时一百七十余年。西起平阴县防门,现在的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广里村的岭子头,东至胶州市小珠山东徐山之北入海。此处现为青岛市黄岛开发区保税区东侧的于家河东北。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全长.8里,共跨越座山峰,尤以位于中间的沂山主峰玉皇顶最高,海拔米。《竹书纪年》载:“周显王十八年(公元前年)齐筑防以为长城,齐宣王时,复向东修至海滨。”《水经注》“大岘山”条(卷一)载:“县北偏东百五里,上有穆陵关;关之南北为沂朐分界处,齐宣王筑长城于此。”清光绪《临朐县志》载:“长城在大岘山上,沿沟壑伏,沿崖阜起,西接博山之岳阳山凤凰岭,东随大弁山入安丘界”。据史载考,齐长城临朐段应属东长城,齐宣王后修建。大弁山,是沂山东南部的别称。大弁山以东五里既为大岘山,大岘山为南北走向山脉,古称穆棱山,上有穆陵关。大岘山东北10里为太平山。
临朐境内有明显遗址的齐长城长达七十五多公里,西接博山区岳阳山凤凰岭,经三岔东南的龙王崮,驴皮崮东山进入临朐境内。以沂源、临朐县界的东大崮,钜梁崮,黄梁崮,响水崖水库,紫草岭,峰子窝,下龙湾,大蚕场,沂山,桲根腿南山,穆陵关,太平山为主线。此线经邵家峪村东山进入沂水界。齐长城在临朐境内的复线据考证有多条,有从博山、沂源交界处的太平山主线分叉,转向东北与淄川、沂源、临朐界山淹子岭向东南经原三岔乡凤凰山,过大石河到临朐县北水沟村上庄、下庄北山,继续向南攀上临朐寺头镇庙子鞍山,直至沂源县的核桃崮南与(东)大崮所在的主线相连。再一条复线就是遗址明显的沂山大关复线,此线西起临朐与沂水分界桲根腿南山,经南草山亭,大关水库,长城岭至太平山进入安丘的五龙山,城顶山,摘药山,卧牛城山,转一大弯后,在莒县与沂水的交界三楞子山与第一道长城主线会合,两道长城围成一个以穆陵关为核心的方圆五十里的“长城城”。二道长城的关口名“大关”,大关以北不远既是第三道关口“小关”。此三重防线犹如评书中的三关,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
齐长城是中国长城和世界长城中年代最早、且保留最完好的古代宏伟建筑之一,年被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齐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元旦前后,有关部门对临朐县镜内的钜梁崮,黄粮崮,峰子窝等齐长城遗址划界、竖桩并立了碑,进一步加强了对齐长城的认识和保护。